谈市县两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误区与对策
引言 市县两级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挥所,也是一部分农业科技成果的发源地。许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经市县两级推广给农业生产上具体应用,转变成为农民手中使用的新技术和为转化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而市县两级在推广应用别人(外地)成果(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总结和研究(包括一些立项研究),形成本身的研究成果和推广应用成果。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是这一类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按理讲,这类农业科技成果无论是种殖还是养殖方面的,最来源于生产实践,最贴近当地的农村和农民,因而也最有应用和推广价值,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1、这类成果产生少,推广应用更少:据对近10多年来的粗略统计,一个地区(地市)的市县两级农业科技成果,高的时期每年有20多项,少的每年只有几项,平均每年在10多项。其中约有2/3是立项课题,另1/3为自选课题和某些项目推广应用后的工作总结。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这类成果不仅产生的少,推广应用更少;经常有资料报道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20%-30%,其实能有20%成果被转化应用该说是很不错的了,多数地区可能10%都不到。
2、这类成果是乎可有可无:根据本人30年的工作经历,大大小小曾获得过20多项科研成果;其真实情况是课题完成经专家鉴定,作为成果上报,由政府或省部级所属的业务主管部门发给成果奖证书。而绝大多数成果则到此为止,很少有成果能上升获得专利,再被转让或直接被本地区农业部门再在生产实际上推广应用的。因此,对于一项研究课题而言,只要拿到成果奖证书就船到桥头车到站了;而作为一项研究结果也就成为科技档案被保存起来,寿终正寝了。就成果本身而言,除了其在做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试验性推广应用之外,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则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3、农民不知道什么成果,只知道方法:据深入对农村搞种养殖的农户调研发现,对农民而言,他们不管什么成果不成果,他们只知道从别人那里(包括乡镇农技员那里学到的)能学到先进的技术方法,用这种方法能增产增收、畜禽能长的快产蛋多,那就是好方法,就要掌握它。因此,农民关心的是农资部门每年卖什么好的种子、好的肥料、好的添加剂。
4、当地不养货郎:农村中为数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存在偏见,他们总认为外地传过来的才是好经验,而本地区不会有好成果推广。因此,多少年来推广应用的多为外地成果;于此同时,农技推广部门每年频繁地外出参观学习,而不重视推广应用本地区的科研成果。
二、误区表现形式
1、只是把从外地引种、买种看作成果转化:市县两级科技推广部门从来就没有认真研究过如何利用本地区形成的科研成果,他们不相信当地的科研部门能搞出多少有推广价值的成果来。同时他们也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别人的专利来使用,于是只是年复一年地把从外地引种、买种看作成果转化。而从外地买回或引进的品种又不搞选育和保纯,不下功夫建立自已的良种场和良繁基地,按自然规律物种每年以20%以上的比率退化,很快引进的良种退化为劣种。于是,再去外地引种,把大量资金周而复始的花在引种上。
2、把成果鉴定与成果转化隔离开来:一个地区的科研部门和科技推广部门,长期各干各行、互不(或很少)合作。如市级科技主管部门只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成果鉴定,而鉴定完的成果至评完奖则变成档案材料,从未进行成果的宣传和展示活动。因此,本地区有哪些成果适合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连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都不得而知。这种将成果鉴定与成果转化长期隔离开来的现象,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3、把搞点科研成果仅作为晋升技术职称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员主要按技术职称拿工资,技术职称成了广大科技人员的追求目标。而负责事业单位人员技术职称晋升的人事部门,则把科研成果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主要硬件之一;迫使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把搞点科研成果仅作为晋升技术职称的需要,即为成果而搞成果,甚至想方设法去弄一、两个成果证书。于是,近年来市县两级的部分推广性的科技成果,其实只是日常工作的总结和数据的罗列;尤其是农业上种植方面,由于面广量大,很空易总结出很高的经济效益来,因而也很容易得到成果。同时,农业推广性成果完成人名额可以有几十名,帮助相当一批人可以通过关系找关系挂名拿到成果证书。
4、上面没有经费的不推广:由于目前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市县两级农业主管部门搞新项目的技术推广很难。因为目前的状况,无论哪一个部门在农村推广什么,都必须通过乡镇政府;而要通过乡镇政府推广什么技术则必须要有经费,即不拿钱来不办事。因此,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在乡、村两级只能推广一部分有专项经费的项目,而没有经费的项目则免谈。于是,原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黄牛、肉羊品种改良等长远项目由于没有经费,纷纷于本世纪初统统中途妖折,十分可惜。
5、形成农民相互间在推广: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农村中的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变成了种养殖大户从外地引进新品种或学来新经验,然后带动周围的农户跟着模仿。在相当多地区,这种农民间的相互模仿,竟成为当前农村中新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由于缺乏正确指导和引导,这种模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缓慢性和容易失败性,往往使一项好的先进技术不能得到大面积和快速推广。
三、危害与损失
1、成果浪费极大:应该说,绝大多数科技成果都有它的先进性和可转化(推广应用)性,而且一个成果的形成,往往是由一批科技工作者花费一、两年或几年的辛苦努力和一定的经费而获得的。年复一年把当地形成的成果束之高阁,或关进档案室永不见天日,不仅十分可惜,而且浪费极大。其中也包括当地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浪费。
2、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付之东流:这种做法长此以往,常使一个地区来源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适用于在生产实际上应用的技术(如种养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却不能大面积推广,或者说不能在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使病虫害、劣种等依然如故地危害农牧业生产。由此导致该种防治技术的异地重复研究,甚至在本地区多少年后又重新研究,使一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付之东流。
3、长期形成断层:一个地区农业(种、养业)上的新品种选育,高新技术的攻关,病虫害的防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面上推广应用等,大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地区农业科研项目中得到反映和找到成功的答案。但这些看似不很有名气的中、小科研成果一旦通过鉴定变为成果后则被找入冷宫,常随着一个部门在人员的自然更替变动、体制改革中,渐渐地被人淡忘,形成断层。使一个地区的科研工作失去连续性,有时甚至于造成工作的倒退。
4、周而复始,一个地区农业技术水平长期停滞和徘徊:很显然,当地的有效方法在当地又得不到推广应用,导致了生产实际工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有的是难题和危害)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原本早就应该解决的危害周而复始地继续危害生产实践,也导致了一个地区农业技术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水平上不去,产量自然也就上不去。
四、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尤其是农业市、县)大多没有把辖区内获得的种养殖方面的科研成果,看着是本地区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最大潜力。两眼空空是两手空空,在思想上不重视,就不会有决策上、出台政策上的举措,更不会有成就上的重大突破。由此导致辖区内种养殖生产,年复一年山河依旧,呈现长期徘徊不前的状态。
2、技术推广部门宣传引导工作不力: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属于同级政府的主管和职能部门,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辖区内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当其常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迎来送往、应付检查评比、材料汇报上,或偶尔参与做些花架子形象工程(也称政府工程),而不能花大气力去对农村和农民进行宣传和引导;他们常感觉事如牛毛而又做不出成绩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重视农村和农民这个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社会基础。
3、缺少载体(体系半散沙):前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最大的败笔,则是将农村中的农业推广体系(乡镇中的诸如农技、农机、水利、林果、茧桑、牧医等几大站)搞垮搞散。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国家在农村的基层事业单位,本来就没有或很少有财政拨款,属于依靠自收自支维持的技术推广单位,在前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大多被撤消或撤并。这种做法的后果,使农民失去了与政府科技部门的桥梁,使政府职能部门失去了在农村中走路的腿,导致他们什么事也办不成。政府的人事部门虽然目前也承认做错了,但绝大多数地区没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
4、缺少经费:近年来的科技推广实践说明,没有经费则办不成事。许多地区召集农民开会、办培训班,还要给农民管饭或发生活费。因此,搞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如某项品种改良试验和面上推广,没有专项经费是办不起来的。只要不是上级政府硬性规定的东西,如想推广一项新技术没有经费不行,经费少了还不行。
5、农技部门自已瞧不起自已:社会的偏见、地位的低下、工资水平不高、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自已瞧不起自已,这种自卑感由来已久。同级的(如县的)畜禽改良站长、农技推广站长的工资待遇,远不如机关公务员的办事员(如打字员、驾驶员),现实导致了这些站长们工作缺少积极性;加上经费缺乏、领导不重视等因素存在,都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推广。
五、建议与对策
1、抓人才和队伍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科技的核心成分。就目前省级农业科研需求的总体而言,人才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缺少高级研究人才和市场急需的专业研究人员;而广大农村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却又留不住人材,孔雀东南飞现象在许多地区依然十分严重。目前,加强人才管理和队伍建设,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
2、科技创新: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受到欧美等国家的技术封杀和挑战。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的营养、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把脉于市场,调整研究方向。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真正源头。
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体系: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科技创新队伍已成当务之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如何尽快地把原先撤消和撤并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新组建起来,已成当前大农业生产的燃眉之急。在重新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彻底进行一次组成人员的更新换代,把年轻有为而又愿意献身农业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
4、政府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政策。各级政府应应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是目前仍是较弱质的产业,农民是刚刚走出温饱线、收入最低的阶层,农业企业大多是微利的企业。因此,要保持农民的持续增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近期只能走无偿与有偿并举的路子,为农业科研单位营造加快成果转化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由财政拨款建立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在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和推广的同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尤其要支持和重视市县两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推广。